曹山
梁武帝时,达摩东来,中国始有传佛心印的禅宗最上乘禅法。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均一脉
单传,然后因各家接引弟子之手法有异,衍生出五家七宗的流派。
六祖当年在广东曹溪大宏宗风,随学者众。得法弟子中,以湖南怀让禅师最能承先启后、光
大宗门,而其徒弟马祖道一与徒孙百丈怀海皆为禅门大匠。
“马祖建丛林、百丈立清规”,马祖与百丈共同创建了中国特有的禅门丛林制度。而百丈所立的
清规,更成为后世丛林清规仪轨的准则。师徒二人建寺立规,为禅宗丛林制度奠基,同为中
国佛教史上的大事!
Ⅰ
“观机逗教”为禅宗祖师专擅的施教方法,利根的弟子每能因心、法相应,根尘脱落
而“当下开悟”,识自本心、见自本性,做自家生命的主人翁。
马祖与百丈两位禅师的成就,率皆归功于良师的“挑逗”,才能有“让下出一马,踏杀
天下人”的贡献。
Ⅱ
马祖道一禅师,为盛唐时四川人,俗姓马,人称“马祖”或“马大士”,幼龄出家。唐玄宗开元
年间,师曾习定于南岳衡山,时怀让师亦住锡于该山般若寺。
怀让知马祖为法器,特前往探视,并问马祖:“大德在此坐禅,图个什么?”马祖答复:“为图作
佛!”怀让禅师遂取一砖块,到马祖打坐之草庵前的石块上研磨。如是过了好几天,年轻的马祖
终于忍不住,好奇地问道:“请问您磨砖作啥用?”怀让应曰:“磨作镜!”“磨砖岂能成镜?”年轻的
修行人不以为然地反驳。怀让禅师则不疾不徐地反问:“磨砖既不能成镜,那坐禅又岂得作佛?”
Ⅲ
马祖惊闻此语,迫不及待地追问:“那要如何是好?”怀让慈悲地回答:“譬如驾一牛车,车子若
不肯前进,是打车好呢?还是打牛好?”言毕,马祖默然无以对。怀让进而语道破“禅非坐卧”、
“佛非定相”、“于无住法不应取舍”等妙义——参禅悟道贵能善用其心、不关身相是动或静。
坐禅有助明心见性,但坐禅本身只是工具而非目的。
马祖蒙善知识指点迷津,茅塞顿开,如饮醍醐,得大受用,不禁屈膝跪请怀让禅师传授“用
心之道”。马祖问:“如何用心,即合无相三昧?”怀让答道:“汝学心地法门,如下种子。我说法
要,譬彼天泽。汝缘合故,当见其道!”以因缘和合为见道的机要。复以偈示马祖曰:“心地
含诸种,遇泽悉皆萌。三昧华无相,何坏复何成?”马祖言下大悟、心意超然,从而师事怀
让九年。怀让入室弟子六人,惟马祖得师心印。尔后马祖游化江西,四方学子云集座下,
入室弟子一百卅余人,个中翘楚即百丈怀海禅师。
百丈怀海禅师,为盛唐、中唐时福州人,俗姓王。师为幼童时,随母入寺礼佛,指着佛像
问说:“这是谁?”母亲答道:“佛也!”师于是说:“佛与人的形貌无异,我将来当也可作佛!”
师十九岁于湖南衡山受戒,后参学于江西马祖门下,并担任侍者。侍祖三年后,某日师随
马大师行次,见天空有一群野鸭子飞过。祖问:“是什么?”师对曰:“野鸭子!”祖再问:“什么处
去也?”师答:“飞过去也!”语未毕,祖即用力扭捏师鼻,师负痛失声。祖乃问:“何曾飞去?”
师于言下有所省悟。
Ⅳ
师开悟后仍协助马祖领众。当时禅僧依附律寺,寺中虽别设禅院,“然于说法住持,未合规
度”。马祖乃开山建丛林,禅院自此脫离律寺而独立。百丈以“天子定礼乐而王道兴,佛寺有
规制则佛法兴”,融通大小乘戒律,制定了《百丈清规》,为禅宗首创的法制。
《百丈清规》为丛林奠定了“身份平等,集团生活。劳役平等,福利经济。信仰平等,吉行
守律。众生平等,天下为家”的农禅合一的风范,一改佛教东来后的乞士遗制。
百丈禅师不只是一位立法家,更是一位以身作则、律己至严的实践家。师至晚年,仍躬亲随
众出坡(劳动服务),不稍歇息。弟子们过意不去,便偷偷地将师所用的农具藏起来。师找不
到农具,无法作务,然后自言: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!”(一天没劳作,就一天不吃饭。)弟子
不得已,只好随顺师意,师身体力行、一丝不苟的精神,至今仍为佛门中人所传颂。
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
百丈禅师虽亦擅长以棒喝显机锋,但对于初学人则一味平实施教。师曾言:“自古至今,佛只
是人,人只是佛,不于人事得佛法,不于佛法融贯人事,即为魔外。”最后,谨恭录《百丈
大智禅师丛林要则》廿条,以见其“道在平常日用间”的老实风范:
丛林以无事为兴盛,修行以念佛为稳当。
精进以持戒为第一,疾病以减食为汤药。
烦恼以忍辱为菩提,是非以不辩为解脱。
留众以老成为真情,执事以尽力为有功。
语言以减少为直截,长幼以慈和为进德。
学问以勤习为入门,因果以明白为无过。
老死以无常为警策,佛事以精严为切实。
待客以至诚为供养,三门以耆旧为庄严。
凡事以预立为不劳,处众以谦恭为有礼。
遇险以不乱为定力,济物以慈悲为根本。
——摘自《高僧行谊》
曹洞佛学院2018年秋季招生工作仍在继续中,更多消息,请点击:
招生 | 曹洞佛学院(戒律学专业)本科2018年秋季招生简章